【组成】大黄四两甘遂二两阿胶二两
【用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作用功效】扶正祛邪,通瘀利水。
【主治】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第二十二13)。
【方解】妇人少腹满,小便微难而不渴,发于产后,则为水血俱结于血室证。治当破瘀与逐水并施。大黄甘遂汤用大黄攻瘀,甘遂逐水。又因发于产后,故任阿胶以养血扶正,以利去邪。
【方论】水邪与瘀血俱结在血室,同为有形之物,斯可以为实邪而驱逐攻下也。主以大黄甘遂汤。大黄下血,甘遂逐水,二邪同治矣。入阿胶者,就阴分下水血二邪,而不至于伤阴也。顿服之血当下,血下而水自必随下。此瘀血积于产后,虽在血室,又不同于抵当汤丸之下,下之于大便,此即产后篇中所言热在里,结在膀胱者也。彼单为血,故用大承气汤。此兼水邪,故用大黄甘遂汤。邪有颛兼,治亦分颛兼矣。是此二条之意。在由膀胱之清道宣浊居多也,不同于抵当汤丸之治自浊道浊邪也,学者识之。(清·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临床应用与医案】
1.癫证刘某,男,32岁。1980年5月1日就诊。家长代言:患者平素多愁善思,沉默寡言,因偶受惊恐而致精神失常,多疑难寐,常于梦中惊吓而醒,见家人皆憎之。诊见:神呆忧郁,悲观恐惧,舌边尖赤烂,苔黄腻,脉弦滑有力。此乃情志久郁,气滞生痰,化燥化火,猝有所惊,痰浊上蒙,以致清窍不利,发为癫疾。遂投本方减阿胶增郁金治之。方用大黄30g,煨甘遂面6g,郁金3g,同煎服。服后即泻下数次,均系黏冻恶物。2天后自觉精神状态较前大有好转,夜寐得安,忧恐悉除。继以清心安神涤痰之品善后调理。半年后追访未复发。[陆光武.己故陈芳珊老中医运用大黄甘遂汤治验二则.河南中医,1985,(1):16]。
2.狂证成某,女,40岁,1984年9月14日初诊。因颅底骨裂昏迷不醒而入院,入院第5天出现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虽用大剂量镇静剂亦罔效。观患者面色晦滞,狂乱无知,大便数天未解,小便短涩黄赤,少腹硬满,舌红苔黄,舌下脉络瘀阻,脉弦数。此系血瘀凝滞,下焦通路受
阻,火邪上逼心神所致,急需逐瘀泄热。投大黄甘遂汤加栀子:酒大黄15g,制甘遂3g,阿胶(兑服)。
10g,山栀10g。服药1剂,泻下黑色秽臭大便1次,狂燥大减,原方减量继用。酒大黄10g,阿胶(兑服)。
10g,山栀子10g,制甘遂3g,服药2剂,二便通畅,少腹硬满消除,神志恢复正常。[黄道富,肖美珍.大黄甘遂汤的临床应用.吉林中医药,1991,(1):35]。
3.前列腺增生并发尿潴留(癃闭)李某,男,73岁,1998年3月12日初诊,患者出现尿急、尿频(夜尿5~6次)、尿不净、尿线细、尿无力已4年余,曾经中西医治疗疗效不佳。因春节饮酒及多食肥甘,于2月6日突然发生尿点滴不下,小腹胀满疼痛,当天到某医院插管导尿,住院期间给予抗生素滴注,前列腺内注射药物(药不详),治疗月余,期间曾两度去掉尿管,但均不能自行排尿,患者因经济原因且惧怕手术而主动出院,改请中医治疗。刻诊:小腹胀,拔掉尿管约3小时,尿仍点滴不出,小腹稍膨隆,有轻压痛,B超查前列腺59mmx51mmx42mm, 形态失常, 内部回声不均, 面暗黑, 大便干,睾丸坠痛,舌质暗、苔白厚腻,脉沉涩,证属湿热下蕴,气滞血瘀,水血互结于下,给予大黄甘遂散,每服1g,另加服本院自制前列消Ⅰ(丹参、山茱萸、赤芍、泽泻、泽兰、王不留行、水蛭、琥珀、杜仲等),每服8g,日服3次。
3月15日二诊,服药后2小时即能排尿,大小便利,小腹胀满疼痛消除,大便日泻4~5次,小便通利,停用大黄甘遂散,继服前列消I。经连续服用3个月,尿急、尿频、尿不净等诸症均消,夜尿1次,复查B超,前列腺44mmx33mmx25mm。随访1年未复发。[赵健樵.大黄甘遂汤的临床新用.陕西中医,2000,29(1):34]。
4.淋病王某,男,34岁,1998年10月6日初诊,患者3天前出尿急、尿频、尿痛、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自以为是饮酒过多而致,过2天即会自行消退,而症状却逐日加重,尿道烧灼刺痛,排尿不畅,有黄稠脓性分泌物,大便干,舌质红,苔黄厚腻,有不洁性生活史,经检验淋球菌(+),给予大黄甘遂散,每服1.5g,日服3次,另加服本院自制的前列消1(龙胆草、土茯苓、栀子、黄芩、蜈蚣、泽泻、生地、车前子、木通等),每服6g,日服3次。10月9日二诊,服药后大小便通利,日泻8~9次,第二天尿道口分泌物几乎消失,尿急、尿频、尿痛缓解,现已无分泌物,大黄甘遂散改予每服1g,日服2次,前列消1服同前,继服4天,症状消失,查淋菌(-)。随访1月,未复发。[赵健樵.大黄甘遂汤的临床新用.陕西中医,2000,29(1):34]。
5.跌打胸痛李某,女,71岁,1999年3月8日初诊,患者半月前被摩托车撞倒,致左前臂、左足外踝青紫肿痛,左胸疼痛,呼吸咳嗽痛加剧,左胸部触压痛明显,X光摄片未见骨折,接诊医院给予骨伤片、三七片、开胸
顺气丸内服,骨伤膏局部外敷,后又服用活血化瘀、疗伤止痛中药十余剂,上臂及足踝青紫肿痛基本消除,惟胸痛不减,不能左侧卧,胸透未发现异常,左乳中线至腋中线3~7胁间触压痛,听诊左胸背部闻及湿啰音,纳差,大便稍干,小便量较少,舌质暗、苔白、脉弦涩,给予大黄甘遂散,每服1g,日服3次。
3月7日二诊,服药当天胸痛即明显减轻、大小便利,日泻5~6次,现胸痛已除,病已告愈。[赵健樵.大黄甘遂汤的临床新用.陕西中医,2000,29(1):34]6.附睾淤积症魏某,男,34岁,农民,1989年4月6日就诊。患者半年前行输精管结扎术,伤口一期愈合。术后半月,性交时自觉阴囊隐痛,不大注意,未经处理。嗣后,病与日增,每届房事或拉车挑担后阴囊抽痛,并向腹股沟和腰部放散。某医诊为男结扎后遗症,用抗生素治疗月余未效,后经人介绍,来我科求治,查既往无特殊病史,完婚12载,生育2女1男,性生活正常,夫妻和睦。体温、胸透及血象、小便化验均未见异常。患者自觉焦躁,失眠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指检附睾肿硬,压痛明显,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皮肤无粘连,精索略粗,前列腺质中无压痛。诊为附睾淤积症,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散结导浊。投仲景大黄一甘遂汤,处方:大黄(酒洗)。
12g,甘遂(冲服)、阿胶(烊化)各6g。日1剂,水煎服,早晚2次。治疗1周,疼痛大减,阴部松软。继治半月,疼痛全息,房事如常,附睾肿消变软,压痛消失,神清气和,起居有时,舌脉趋平。告愈停药,随访3年未复发。[王广见.大黄甘遂汤治愈附睾淤积症.四川中医,1993,(3):33]。
【临证提要】本证为产后所设,产后多虚,但不可拘泥,若血水互结则当攻下,但应兼顾产后阴血虚的情况,故用本方攻补兼施,使用时应注意用药比例为2:1:1。临床上本方可用治产后栓塞性静脉炎、门脉性肝硬化腹水、癫证、狂证、前列腺增生并发尿潴留、淋病、跌打胸痛、附睾淤积症等,凡水瘀互结者均获良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西宁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