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7月25日讯当国家级非遗螳螂拳的刚劲拳风遇见崂山茶艺的千年礼俗,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崂山脚下展开。7月25日上午,“博物非遗绽崂山山海小城邀您来”2025王哥庄街道文博非遗系列主题活动在青岛晓阳春茶博物馆正式启动。
活动围绕辖区博物馆文旅产业对非遗进行资源转化,将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开展“文博宣教四进”、博物馆非遗集章打卡、非遗手作体验、“我是小小讲解员”博物馆志愿者培训等多板块系列活动,创新突破传统文博边界,推动博物馆从“文化容器”蜕变为“非遗活化引擎”,打造率先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与非遗融合发展的重要实践和示范。
空间重构:当博物馆成为非遗“活态传承场”
在青岛晓阳春茶博物馆,省级非遗项目茶艺礼俗传承人匡明如演示崂山茶艺礼俗,游客可体验从采摘到奉茶的全流程;在青岛二月二民俗技艺体验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竹莲指导市民学习省级非遗王哥庄大馒头制作技艺,面团在指尖化作“崂山十二景”。
作为崂山区传统文化的承载地之一,王哥庄街道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和丰厚的文化积淀。近年来,街道积极挖掘文化遗产资源,辖区内拥有青岛晓阳春茶博物馆、青岛融汇艺术博物馆、青岛二月二民俗技艺体验博物馆、青岛崂山湾渔村民俗博物馆、青岛茜文欧洲艺术博物馆5家备案博物馆,孕育了28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位居全区之首,其中国家级非遗“螳螂拳”、省级非遗“王哥庄大馒头制作技艺”“崂山茶艺礼俗”等已成为青岛文化金名片。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发展的软实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文博非遗资源,对于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品位、增强文化自信、赋能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博物非遗绽崂山山海小城邀您来”主题活动,旨在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流传在民间的技艺“活”起来、“火”起来,走进百姓生活,融入时代发展。
文旅融合:解锁“博物馆+非遗”新玩法
博物馆和非遗技艺既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发展文旅产业、拉动旅游消费的独特资源和核心吸引力。为了提升全域联动、全民参与,活动发布两条主题打卡路线:王哥庄村民线串联5大博物馆,打造深度民俗探索游览;游客线融合博物馆、王哥庄百年大集(市级非遗)、王哥庄大馒头非遗传承中心等场景,首次实现“博物馆IP+非遗技艺+在地物产”三重融合,让游客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带得走,极大地增强了旅游的趣味性和文化附加值,有效延伸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体验、刺激多元消费。
活动期间,还将推出8场“文博宣教四进”活动、10场免费非遗手作体验(剪纸、面塑等),实现“静态陈列”与“活态传承”零距离切换。“这里每座博物馆都是一本立体的地方志,每项非遗都藏着山海馈赠的智慧。”参与启动仪式的市民李女士表示,“已经预约周末带孩子体验面塑制作,在动手间感受文化传承。”
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鼓励青少年参与到本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中来,搭建起文博非遗与公众互动交流的桥梁,
活动还将开启“我是小小讲解员”博物馆志愿讲解青少年培训计划,鼓励辖区中小学生参与到博物馆的志愿讲解队伍中来,让更多人了解王哥庄、爱上王哥庄,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永恒魅力,激发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热情。
路径探索:从“单馆运营”到“集群作战”
崂山,是海上第一名山,是齐鲁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更是一座底蕴深厚、活力迸发的“博物馆之城”。近年来,崂山区坚持政策引导、特色发展、融合创新,通过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搭建“博融万家”馆际联展平台、推动“博物馆+”跨界融合等务实举措,全力支持全区22家各具特色的中小博物馆发展壮大,逐步构建起类型丰富、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体系。
“博物非遗绽崂山山海小城邀您来”主题活动既是王哥庄街道立足自身优势、精心策划的一场文化盛宴,更是崂山区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深化文旅融合、促进文化“两创”的一次重要实践和示范,将有效激活王哥庄乃至崂山区的文博非遗资源,搭建起公众与文化深度对话的桥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为全区文旅融合注入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
文博不是静止的遗产,而是涌动于街巷、飘香于舌尖、绽放于掌心的鲜活力量。王哥庄历史悠久厚重,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崂山文化的瑰宝和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街道将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保护和宣传崂山文化的重要窗口优势,持续探索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实现崂山非遗与“博物馆之城”建设的深度融合发展,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新路径。(本网记者)
西宁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